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亲爱的校友、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在这举国欢腾的国庆佳节里,我们迎来了母校重庆市青木关中学六十华诞。
八方学子喜聚青中,四海宾客欢集一堂。值此盛典之际,我谨代表重庆市青木关中学全体师生员工向莅临今天盛典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广大校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向热情关心、支持、帮助青木关中学发展进步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向热情关注、支持母校教育事业的各届校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六十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是弹指一挥的短暂一瞬,但对于一所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学校,它却是一段挥洒汗水艰难创业的不朽历程。其间,有初创时的艰辛,曲折道路上的困惑、发展过程中的思考、困难时期的探索。
母校是在抗战的烽火中孕育,在解放战争中催生的。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国府迁都重庆。一时之间,文化人士齐聚,学府林立。弹丸之地的青木关,便有中华民国教育部、中央音乐院、国立艺专、中大附中、社教附中等一大批高、中等学府。抗战胜利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纷纷随学府归宿原籍,但仍有一批无法随往。1946年10月,教育部在原中大附中、社教附中基础上,兼容其他多所国立中学余下的师生,成立了“国立青木关中学”。母校就这样在深重灾难的祖国母亲怀里孕育、诞生了。
追随着先辈们救亡图存的脚步,青中的第一任校长钟芳铭先生筚路蓝缕,从青木关到重庆,从重庆到成都,再从成都到南京,为母校的生存与发展,历尽艰辛。那深邃的目光,那执著的身影,若历历在目。而当年的青中学子为了实现知识报国的理想,斗室寒窗内,夜深人定,挑灯苦读,渡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师生的共同努力,母校终于得以为继。从那以后,青中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奋斗,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壮大。如今的青中已不再是几间破瓦房,而是一座具有崭新的办学理念和现代化办学条件的知识殿堂,犹如一颗镶嵌在巍巍缙云山麓的明珠!
六十年,对于一个人而言,已是花甲之年,对于一所学校,正是成熟和兴旺的标志。
六十年来,青中的师生们始终秉承“全面发展与个性张扬兼修、学生成才与教师成长并重”的办学宗旨,牢记“博学、尚志、慎思、笃行”的校训,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进步、让相同层次的学生进步更快”的办学理念的浸润下,摸索出了一套适合我校特点的管理体制,形成了“低进高出、普进优出”的办学特色,“求真、求善、求美”的校风,“学高身正,敬业树人”的教风,“善思乐学,探索进取”的学风。
科教兴国,科研兴校。直辖以来,我校立足于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先后承担了一系列重大科研课题,连续举办了九届教改科研节。其中,《中学生社会适应性问题及对策研究》、《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验》分别获得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研究一等奖和三等奖,《中学物理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主体教育、创新学习》、《合作学习、合作管理模式的建立》已成功结题,《校本教研与教学优质化研究》、《差生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正在研究之中。
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结出了丰硕的果实。重庆直辖以来,我校高考、中考一直名列沙区前茅。连续八年蝉联沙区“高考特殊贡献奖”、“初、高中综合办学质量一等奖”。2006年中考联招上线134人。高考上线503人,其中本科上线243人,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我校还先后被评为“沙坪坝区重点中学”、“沙坪坝区示范学校”、“重庆市联招学校”、“重庆市社会主义文明礼仪示范学校”,获得了“重庆市文明单位”、“沙坪坝区体育传统示范学校”、“重庆市卫生与健康促进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六十年来,无数的青中人站在学校长远发展的历史高度,用超强的胆识和智慧,绘制了一幅幅学校规模发展的壮丽画卷。96年、97年第一幢现代化学生宿舍楼拔地而起,亭廊轩榭、小桥流水的后花园——回归园建成。1998年,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头。在这一年里,我校与原巴县师范学校成功合并,学校规模迅速扩大,占地90多亩,教学班34个,在校学生1800人。2000年,巍峨的知行楼、标准的运动场、学生A级食堂建成。2001年又有两幢公寓式的学生宿舍竣工。2002买下青木关镇政府办公旧址,学校占地达到近100亩,教学班级达到42个,常年在校学生达到2700人之多。
六十年来,从青中这所知识殿堂里走出了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他们后来有的成为将军、专家、学者、教授、院士,有的成为一般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有的运筹帷幄功勋卓著,有的笔耕不辍著书立说,有的悬壶济世业绩斐然,有的普普通通默默奉献……他们的足迹遍及海内外,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科技、教育等不同的领域,尽展风流。母校因而声名远播。
青中人与时俱进,开创了辉煌灿烂的业绩,学校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良性发展的新阶段。
六十年艰苦创业、沧桑巨变,六十年春华秋实、硕果累累。在这里,我最想说的是两个字:感谢!感谢青中的各位老领导——你们以超前思维和敏锐的目光,勾画了一幅又一幅学校发展的宏图;你们以自己崇高的精神品质,带出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教师;你们以自己孜孜不倦,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感谢青中的老师——你们为了实现办学条件合格化、规范化,用无私奉献的精神弥补了办学条件的缺欠;你们用诚挚的爱心滋润了学生的心田;用辛勤的汗水点燃了学生的智慧;更用强有力的脊梁撑起了青中的蓝天!感谢青中的学生——你们牢记老师的谆谆教诲,不仅学会了学习,更学会了做人;你们凭着自己的不懈努力和追求,奋勇向前,留下了一串串通向六十年丰碑的坚实足迹;你们不辜负老师的期望,在各自平凡岗位上为我们祖国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昨天,你们以青中为荣,今天和明天,青中将永远因你们而骄傲和自豪!还要感谢各级领导、各界同仁、朋友——青中能走过六十年的风风雨雨,迎来辉煌灿烂的今天,离不开你们的关怀、帮助、督促和支持!
回顾过去,我们无比自豪;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六十年过去了,历史将翻开青中发展崭新的一页。青中将何去何从?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让我们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一如继往地以德育为核心,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继承和发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优良传统,走精品发展的道路,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向重庆市重点中学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