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段日子,2019年的全国高考结束,但各种热闹并没有归于平静。
浙江省特级教师汪啸波写了一篇“下水作文”,也就是以教师身份写一篇高考考场作文,题为《愿为苍生鼓与呼》。作家叶开则撰文一篇《中小学语文教师90%都应回炉》,从这篇作文谈起,批判语文教育。
叶开先生对汪老师的“下水作文”大加批判,并指出当代语文教育中的诸多弊端。就我个人观点而言,汪老师的文章虽算不上传世佳作,但已远胜过我读到的诸多语文老师习作。叶开先生的文章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语文老师的写作水平问题。
十年寒窗求学,我有幸得遇一位良师,其作品文质兼美,读来令人深思,但我也曾经遇到过不少写作水平令人不敢恭维的语文老师。彼时网络不发达,只能看到同校老师的文章,如今互联网给个人提供了发声的渠道与展示自我的空间,昔日只有文质兼美才能在各大媒体上有一席之地、能让自己的声音被他人听到的境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于是,我便有机会读到更多语文老师的随笔习作。
语文教师善于写作,应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不求字字珠玑,但求流畅清丽,有一定思想境界,能给学生作出榜样。令我非常遗憾的是,现实的情况是有些语文老师实在不会写作,写出的文章乏善可陈,甚至不及一些业余文学爱好者。
此外还有多位老师的“雷人”作文,在此不逐一列举。面对这些文字,不禁想问:自己写不好文章的语文教师,有什么底气去教自己的学生?这难道不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吗?如今关于老师的负面言论不少,其中虽有些过于偏激,但也并非全无道理。
所幸,互联网时代虽让我看清有些语文教师的写作能力之低,但也给予学生更多学习的机会。在海量的网络信息中,懂得学习的学生会择善而从,不局限于教师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