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过去五年,我们走过的道路很不平坦,成绩来之不易。展望未来五年,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大势,认清形势,乘势前进,实现崛起新目标。
今后五年,我们正逢难得的崛起机遇。从大气候看,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不仅会给具有比较成本优势的中西部地区直接带来吸引外资的机会,而且会加速沿海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梯次转移为我区引进优质外资、促进经济转型,提供了难得机遇。东能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西可对接长株潭城市群,在引进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将获得更多机会。从小气候看,我区思路目标明确,政通人和,崛起的平台已经搭就,五年来的奋发努力奠定了崛起的坚实基础。
今后五年,我们也面临严峻的挑战。从外部环境看,周边兄弟县区存在较多与我区产业相近的趋同产业,这对我区寻求错位发展、另辟发展新路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自身来看,我区陶瓷、煤炭、建材、化工等产业对资源依赖程度高,资源枯竭对我区发展的束缚日益严重,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培育新兴支柱产业成为实现崛起的内在要求。
综观全局,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抓住机遇,就能赶超跨越,加速崛起;错失良机,就会陷入被动,落后掉队。我们必须动员各方力量,凝聚各方智慧,坚定信心,埋头苦干,锲而不舍,攻坚破难,奋力崛起。这是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这是四十万干部群众的热切期待。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诚信友好、务实创新、自强自立、勇于崛起”的精神,牢牢把握“一二三五”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调整提升为主战略,奋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着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着力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着力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努力将建设成赣西工业经济重镇。
今后五年实现崛起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实现“两个翻番”,即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各翻一番,完成全区生产总值2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3%,完成财政总收入17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6%;实现“三个突破”,即经济结构调整、城镇化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实现新突破;实现“四个提升”,即提升经济核心竞争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这次大会确立的奋斗目标,是在新起点实现加速崛起必须实现的目标,是符合实际,符合人民群众愿望,经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的美好愿景。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奋力推进十里工业带建设,加快做大做强区域经济总量
工业是强区之基、富民之本、培财之源。建设赣西工业经济重镇,必须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上有新作为、大作为。以320国道为依托,以产业基地为平台的十里工业带是工业最为集中的区域,是做大做强区域经济总量的主阵地,是加速崛起的战略要地。做大区域经济总量,必须继续推进十里工业带建设,把它打造成为全区工业经济发展的新高地。
一是推进规划优先战略。进一步优化规划,有计划地在十里工业带两侧布局科技型、环保型、效益型项目,并坚持有进有退、有保有压的原则对沿线现有产业进行调整提升,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将陶瓷产业基地打造成以陶瓷为特色品牌的转型经济示范园,以非金属新材料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到2015年,力争陶瓷产业基地投产企业超百家,产值超300亿元,税收超10亿元,成为中国主要的工业陶瓷生产基地之一,实现再造一个的宏伟目标。
二是推进园区集聚战略。进一步完善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理顺供水网络,加紧推进110千伏变电站建设,加快推进长丰燃气公司建设,形成多元化供气渠道,确保铁路专用线如期竣工。在投融资、物业管理、中介服务等方面大胆引进市场机制,实施市场运作,节约开发成本。加强陶瓷产业基地规范化管理,完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帮助园区走自我融资、自我发展道路,推动陶瓷产业基地滚动发展。出台进一步加快陶瓷产业基地发展的若干实施意见,不断提升园区发展品位。在陶瓷产业基地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财税贡献大的项目。
三是推进科技兴园战略。充分发挥每年500万元科技创新奖励基金的杠杆作用,激发企业从事科技创新的热情。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战略联盟。充分发挥“五中心一超市”服务作用,积极发展实验室经济,加大科技成果和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加快产业升级换代步伐。充分发挥产业基地、科技部门、招商部门、职专相互促进作用。精心打造博士创业园和非金属材料特色产业园,充分发挥基地内博士企业引领示范作用,推动传统工业陶瓷改造提升。争取省级工业园和国家工业陶瓷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早日申报成功。通过推动科技创新,力争2015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0%以上。
四是推进项目带动战略。推动全区工业经济发展,必须把抓项目摆在经济发展的核心位置。要进一步改进招商策略,实现从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从比优惠政策向比优质服务转变。不断优化招商方式,突出以诚招商,以商招商,突出重点产业、重点区域招商,减少招商成本,增强招商效果。千方百计引进一批投资在10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构建多元化、抗风险性强的产业格局。下大力气继续争取国家政策性项目资金支持,建立健全有关激励措施。想方设法破解经济发展中土地、资金、能源等瓶颈制约,为经济发展增添活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对干扰破坏发展环境的人和事坚决予以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