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岁宫位于九华山摩空岭。与祗园寺、东崖寺、甘露寺同为九华山四大佛教寺院。我们到九华山游览,大概都知道九华山以肉身菩萨而闻名天下,那为什么有些人死后尸体不会腐烂?至今这个问题还没有科学的解释。但九华山出了很多位肉身菩萨是确有其事。九华山首位肉身菩萨,是金地藏,这个金地藏就是大愿地藏菩萨金乔觉。金地藏以后,第二代就是无瑕禅师,也就是百岁宫里供奉的这位高僧。
九华山佛教供奉肉身菩萨的风俗来源于唐代的金地藏大师。此后,凡是九华山的和尚圆寂,都要将遗体保存一段时期,看能否成为真身,也就是看一看能否让肉身保留长久,最后成为肉身菩萨。装殓方式也很特别,和尚圆寂后,将其遗体擦洗干净,盘成打坐式装殓于特制的陶缸中,在遗体的周围塞满木炭,头部放置石灰包,再合上缸盖用黄泥密封,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存放。密封的陶缸隔绝空气,木炭汲取遗体内的水分使之脱水干瘪,这种装殓方式叫做坐缸。
一旦遗体腐烂散发异味,说明肉身已经不能保留,就将陶缸底部的发火孔掏开,引燃木炭把遗体火化。坐缸只是形成真身的外部条件,其内部原因取决于他们生前的修行。长年吃素不沾荤腥,注重修炼,持久坐禅,必然气脉贯通,加上临死前,大师们为了坐化成功,保留肉身,一般都是十天半月食不沾、水不进,使腹肠空空,体内脂肪和水分极少,这为死后的肉身长久保留奠定了基础。即便如此,能成为不腐之身的也是寥寥可数。只有极少的僧尼一直保存着肉身,这样在3年后打开缸,就可以看到“肉身菩萨”了。
据史料记载,明朝万历年间,无瑕禅师从五台山云游到九华山,在摩空岭搭了一座茅草屋,长年以野果为生,不食人间烟火,并花费二十八年,用自己的舌尖血和着金粉,抄写了一部《华严经》,这部血经至今保存完好,它不仅受到佛门的顶礼膜拜,更是国之瑰宝,永远为九华佛山添光溢彩。无瑕禅师活了100多岁,被称为“百岁公”。
他圆寂之前嘱咐弟子把他的肉身放入缸内,三年后再取出。三年之后,弟子打开缸,无瑕禅师还是如同圆寂时的样子,肉身一点也没有腐烂,面容与生前也没有什么差别,弟子们大为惊叹,于是把他的肉身涂上金粉保护起来,并上奏朝廷。明崇祯三年,无瑕禅师的弟子在九华山专门建了一座佛殿,来纪念无瑕和尚,并把他的肉身移到殿内供奉,因此这座宫殿叫做“百岁宫”。后来,百岁宫遭遇到了多次火灾,但神奇的是,大火并未对寺庙造成严重毁坏,甚至无瑕禅师的肉身、明清帝王所赐的金章、玉印和《血经》等都完好无损。后人也都认为这是受到了无睱禅师的保佑。
百岁宫是一座典型的安徽西部民居式寺院。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普通,实际上其建筑是极具匠心。在凹凸不平的悬崖上,一共盖起了九十九间半的殿宇。由于屋顶采取同一高度,而基线却随山势的高下依附于岩石之上,远望轮廓整齐,墙身挺拔有力,犹如一座威严的城堡。这种形式在我国现存寺院建筑中极为少见。百岁宫的墙壁或长或短,或宽或窄;安排巧妙,建造精美。除了外观,它的内部结构更为巧妙,游览时您不妨留意一下,从正门下面看大殿,它只是一层楼这么高,大殿东侧的厢房是两层楼,通高只有10米,但从它的后门看,东侧墙高达55米,有五层楼那么高。这是人工建筑与天然岩石结合为一体的极好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