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出履职担责,增强基层党建凝聚力。今年先后6次召开市委会,专题研究党建工作,解决教育实践活动、村“两委”换届等问题30多件。结合“一驻五挂”制度,开展“新三万”活动,带头到桃源、松林村等联系点调研50余次,解决实际问题65件;带动市级领导结“亲戚”100多户,兴办实事350多件。强化目标责任考核,每年组织一次党建观摩、述职评议,对考核靠后的6个单位“一把手”进行约谈。
突出创新创优,增强基层党建创造力。给组织部门出课题、给基层党委定命题,全面推行“双聘双促”,全市聘请名誉书记(主任)625名,从中选拔村主职21名,筹资8000余万元,整修公路120余公里。深化“双评双承诺”,围绕“八小、五无”等问题,402个村(社区)、1.8万名党员,承诺事项3.8万件,兑现率达90%以上。注重示范引领,组建"光满"服务队45个,募集志愿者2.4万人,推出“xx大代表”左光满等一批典型。
突出教育管理,增强基层党建向心力。我始终把基层队伍建设作为提升党建水平的突破口,坚持建制度、重管理,推行“四个一”工作法,调整村“两委”成员27名,43个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全部转化提高。建立党员联系服务群众责任区,实行镇干部“驻村日”、“双向代办”制度,为群众办理各类事项5000多件。结合村“两委”换届,开展离任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查处违纪行为24起,给予党政纪处分41人。
突出优化保障,增强基层党建战斗力。我注重化解基层党建难题,针对经费保障不够问题,筹资500多万元落实“一定三有”政策,连续两年新增村级工作经费402万元,为1023名离任村主职、2837名副职干部人均分别新增300元、150元。针对村级干部青黄不接问题,从大学生村官中招录13名公务员,从名誉书记(主任)中选拔45名村干部。针对活动平台不优问题,投资1000多万元,新改扩建活动场地25个,打造了一批党建示范点,桃源跻身全国“最美乡村”、“中国传统村落”。